 |
回收物資 |
|
|
|
|
|
|
 |
聯(lián)系我們 |
|
|
|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內容 |
|
今年啟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
|
發(fā)布時間:2019-7-6 10:08:14 |
|
昨日,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會議傳達了全省第三季度防范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審議通過《東莞市推進安全生產監(jiān)管檢查(巡查)全覆蓋工作方案》《東莞市高新技術企業(yè)樹標提質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批重大事項。
會議還審定了《東莞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主體范圍及目標,制定了東莞市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時間表”“路線圖”。今年起,東莞推進全市公共機構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到2020年底前確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從“試點”擴大到全市
《方案》明確了東莞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路線圖”。東莞市將按照“由易至難、逐步推廣”原則,率先在公共機構和企業(yè)示范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從上述“試點”逐步擴大到全市,推進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運處理工作,最終實現(xiàn)覆蓋全城、全民參與。
《方案》還明確了東莞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時間表”。2018年,推進全市公共機構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加快完善有害垃圾、易腐垃圾等分流分類收運處理。其中,今年全市公共機構包括黨政機關,學校、科研等事業(yè)單位,協(xié)會、學會、聯(lián)合會等社團組織,實現(xiàn)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10%以上。
到2020年底前,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yè)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資源回收設施,確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四分法”處理生活垃圾
今后,東莞市將按照“四分法”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處理,市民需按照規(guī)定把生活垃圾分類放入“藍”“綠”“紅”“灰”四色垃圾收集容器內——藍色垃圾桶放置“可回收物”,綠色垃圾桶放置“易腐垃圾”,“有害垃圾”放入紅色垃圾桶,其他垃圾放入灰色垃圾桶。
與此同時,東莞市將優(yōu)化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系統(tǒng),調整原有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建立有害垃圾收運系統(tǒng)、易腐垃圾收運系統(tǒng)、可回收物收運系統(tǒng)及其他垃圾收運系統(tǒng),配備滿足垃圾分類清運需求、密閉性好、標志明顯、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專用收運車輛,實現(xiàn)不同類別生活垃圾獨立收集、運輸。
按照《方案》要求,今后各園區(qū)、鎮(zhèn)(街)根據(jù)“分類投放為主、二次分揀為輔”原則,因地制宜設置垃圾分揀站和分揀中心。
垃圾分類智能化管理
《方案》提到,引導市民參與垃圾分類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東莞市提出,各園區(qū)、鎮(zhèn)(街)在原有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單位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轄區(qū)內居民自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今后,東莞市將通過設置固定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收集點,設立宣傳欄、垃圾分類督導員等方式,引導市民自行定點分類投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方案》還提出東莞將積極探索智能分類。通過創(chuàng)新投融資模式,拓寬資金投入渠道,按照社會化、市場化、產業(yè)化方向,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模式促進垃圾分類回收系統(tǒng)線上平臺與線下物流實體相結合,推廣“互聯(lián)網(wǎng)+垃圾分類”有效經驗,促進垃圾分類的智能化、數(shù)字化管理。
今后,東莞市通過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形式,充分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及處置服務,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機制。
|
|
|
|
【關閉本頁】【返回頁頂】 |
|
|
|
|